您当前所在位置:首页 > 新闻中心 > 媒体聚焦
发挥审判职能 护航营商环境
-东营法院多措并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2020.10.19 山东法制报
作者:   发布时间: 2020年10月21日

  

  “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。”近年来,东营法院全面深化司法改革和智慧法院建设,以制度建设和流程再造为抓手,健全完善工作制度机制,组建专业审判团队,推进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,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,营造稳定、公平、透明的营商环境,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的司法服务和保障。

  对标“执行合同”  提高审判执行质效

  “执行合同”是世界银行评价经济体法院解决商业纠纷所花费的时间、费用和司法程序质量,集中体现特定国家或地区的司法制度及审判质效。

  为此,市法院积极推进多元纠纷化解、诉讼调解和解、司法公开等举措,促进当事人服判息诉和纠纷化解,减少进入二审、再审及执行阶段的纠纷。近三年,法院一审服判息诉率保持90%左右,绝大部分纠纷在一审得以化解。为缩短程序内办案周期,市法院严格落实立案登记制、网上收费,大力推进电子送达和网上开庭,严格控制二次开庭和延期开庭,组建快审团队、实行繁简分流,有效缩短办案周期。与2019年相比,2020年全市法院商事案件平均办案周期缩短约20天、执行案件平均执行周期缩短约15天。商业纠纷的耗时大大缩短。

  市法院依托全流程网上办案系统,全面加强对立案、审判、执行工作全流程的精细化管理,有效管控和压缩各环节的办理时间及环节之间的周转效率。建立商事审判快审机制,打造商事案件快审通道,全面推进商事案件线上送达、网上调解、网上开庭,当事人网上查阅卷宗和办案流程。2020年1至9月份,商事案件平均办案周期、调撤率、一审服判息诉率等重点质效指标持续优化,在省内各地市排名中均居前列。

  对标“办理破产” 提升破产办案质效

  “办理破产”指标作为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一级指标,由收回债务所需的时间、收回债务所需的成本、债权人回收率及破产法律框架指数四个二级指标组成。

  立足全市新旧动能转换和金融风险防范化解的形势需要,市法院组建破产金融专业审判团队,按照“服务全局、专业规范、高效快捷”的破产审判工作思路,配齐配强破产审判力量。近三年,市法院受理130余件,审结100余件,依法保护7300余家债权人利益。同时,推动一大批“僵尸企业”依法有序退出市场,积极促进有营运价值的及时获得重整或者和解救治,破产审判专业化集约化效应显现。

  为提高破产案件办理效率,市法院全面构建覆盖破产审判全流程的制度框架,先后出台破产案件立案、审理、考核以及管理人工作指引、管理人报酬确定办法等10多个制度规范。出台《关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破产案件的规定》,确定简单破产案件审限为六个月。大力推进在线申报债权、在线召开债权人会议、网络公告等电子化办案方式,充分运用信息手段降低破产成本,提高司法工作效率。

  为降低破产成本、提高债权回收比例,市法院坚持以法治化、市场化为导向,建立风险企业甄别和分类处置机制。按照“多重整,少清算”的原则,近三年先后对产能较好、暂时陷入经营困境、具有挽救希望的196家企业启动重整程序,对产能落后、挽救无望的97家企业启动破产清算程序,对重整不成的19家企业及时转入清算程序。

  在一系列改革措施推动下,市法院审结破产案件时间得到大幅提升,与世界银行评价北京上海债权回收时间1.7年相比,市法院近年审结的天信、大海、胜通、东辰等重大重整案件审限约1.5年,办理破产指标下的收回债务所需时间持续缩短。

  服务保障大局 全面推进营商环境建设

  为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,市法院成立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班,印发了《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》,建立了优化营商环境信息联络报送机制,明确了营商环境工作职责清单。

  坚持平等保护原则,营造公平法治环境。商事审判中,坚持各类市场主体诉讼地位平等、法律适用平等,为各类市场主体包括中小投资者提供平等的司法保障,推动形成平等有序、充满活力的法治化营商环境。近三年,市法院共审结民商事案件9400余件,其中包括股东知情权、股东资格确认、股东出资、损害股东利益责任纠纷以及公司决议效力确认、公司盈余分配纠纷等100余件。

  完善知识产权审判机制,营造充满活力的创新环境。加强审判人员职业化和审判专业化建设,创新知识产权审判机制,完善专家咨询制度,设立技术调查官,推广专家辅助人出庭制度。全面深化和发展“三合一”审判模式,综合运用民事、行政和刑事手段惩处各类知识产权侵权违法犯罪行为。通过跨部门组成合议庭、召开专业法官会议等方式,确保办案质量。合理分配举证责任,着力解决侵权成本低、维权成本高的问题。

  运用执行职能破解执行难题,建设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。按照最高法院执行长效机制建设要求,对胜诉企业案件采取快执,对陷入困境的企业采取“活封”,鼓励企业提供担保加强管理,帮助企业提升履行义务能力。依托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库,不断完善与社会征信部门协调联动机制,加大对恶意讨债、恶意骗贷、拒不改造裁判失信违法犯罪的惩戒力度。对已履行生效裁判文书义务或申请人滥用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,及时恢复企业信用,有效维护诚实守信的营商环境。

  优化诉讼服务职能,创建方便快捷的“一站式”服务环境。全面运行网上立案、网上交费,商事主体足不出户就能完成法院全部立案程序。印发《充分发挥司法保障职能,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的实施意见》推动组建市级行业性、专业性调委会10个,及时化解涉企纠纷,形成“诉”与“非诉”功能的互补,为商事主体提供符合其利益偏好的、可供选择的纠纷解决途径。依托智慧法院建设,利用信息技术,建立诉讼风险智能评估系统、微博微信、微法院、二维码信息公开平台,通过司法信息公开,引导商事主体对矛盾纠纷化解方式进行风险评估,选择合适的渠道解决纠纷。引入智能辅助软件,为商事主体提供文书智能编写、自助查询、电子卷宗查阅等服务,切实减轻商事主体诉累。

  为引导干警切实增强优化营商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,今年9月30日,市法院党组书记赵国滨主持召开党组扩大会议,党组副书记、副院长冯俊海对营商环境指标进行全面解析,并结合营商环境评价工作提出具体要求,推进全员参与营商环境建设,树牢案案是营商环境的意识,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司法智慧和服务,贡献司法力量。

编辑:
关闭

鲁公网安备 37050202370889号

版权所有:东营市中级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:鲁ICP备13032396号

地址:山东省东营市府前大街79号-1 诉讼服务中心电话:0546-6387621 诉讼服务热线电话:12368 邮编:257091


  • 微博

  • 微信